熱點新聞
汪鳴:傳統物流樞紐讓位于虛擬網絡樞紐,正在悄然顛覆行業
6月28日至30日,第十四屆中國國際物流節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運輸與物流博覽會、2017亞洲物流雙年展于成都隆重舉辦,作為其核心活動之一的2017物流全球論壇·領袖高峰論壇也成功召開,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受邀出席并發表了題為《物流樞紐城市的建設發展政策創新》的精彩演講。
他認為,由交通交叉形成的傳統交通物流樞紐有可能被由虛擬平臺經濟和供應鏈要素聚集的虛擬交通樞紐所取代?;蛘呖梢哉f,傳統樞紐讓位于虛擬網絡樞紐必然成為發展趨勢與規律。
以下為汪鳴的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當前,我國在轉方式調結構的同時帶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企業如果沒有認識到這一問題就會喪失機會,作為企業活動場所和載體的城市如果也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同樣會喪失發展的機會。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就是《物流樞紐城市的建設發展政策創新》。
樞紐形態的代際更替
對物流業、制造業領域的發展創新做歸納后,我們會發現這里存在著一些轉變,每個轉變都依托一定的節點進行變化,這一變化可以稱之為我國樞紐形態的代際更替。
之前,我國主要由交通線路的交叉構成網絡,交叉點就是樞紐,即交通樞紐、物流樞紐,交叉點會帶來各種要素和經濟活動的聚集。
以阿里巴巴為例,它打造了電商交易和依托菜鳥網絡的商貿物流一體化的平臺,這一平臺不是置于傳統的干線交叉點上,而是可以放于任何一個城市,比如杭州——一個我國非重要意義位置上的交通交叉點,之后圍繞這個平臺在全國范圍開展網絡化的物流服務。這形成的是一種由樞紐聚集資源,然后布局網絡的格局。所以,樞紐城市也會影響物流、商流網絡的構建,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網絡和樞紐的構建方式。
正因為有了這種變化,所以我國很多城市在聚集產業和經濟要素時,完全可以顛覆以前交通交叉的概念,用一種全新的手段來聚集資源。因為城市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實體性產業與相關經濟要素的聚集。
之前,我國樞紐城市主要依靠實體產業集中帶來要素集中,如今可以實現商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要素的聚集,營造良好的更高水平的產業布局條件,所以樞紐城市的布局思路在發生根本變化。
物流組織的重鎮
我國第一輪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我國廉價勞動力和便捷的出海港口為發達國家提供服務,所以造就了第二大經濟體這樣一個發展格局。
在未來三年內,我們將完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目標,我國人均GDP將邁過1萬美元的臺階,大致達到12600美元的水平,這將帶來內需的爆炸式增長。我國已經在小汽車領域充分實踐和驗證了這一爆炸式增長,因為小汽車進家庭是從人均3千美元這個國際公認的標準開始的,我國恰恰在2000年前后尤其是2004年以后進入了小汽車進家庭的爆炸增長階段。
我國人口、資源都比較集中的中西部地區一定是產業布局、物流組織的重鎮。很多企業具有比較敏銳的需求把控能力,所以會較先意識到這一問題,并著手進行產業布局。
因此,我國內陸地區的發展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全新課題,但是這些地區的發展不可復制沿海地區產業的布局、物流的運作模式,而是要按照國家調結構轉方式的要求在更高的水平上進行發展,尤其是在供應鏈支撐產業鏈,產業鏈聚集發展產業集群,產業集群在相應的城市群發展城市經濟。
傳統樞紐即將讓位
按照這一思路來發展的話,由交通交叉形成的傳統交通樞紐就有可能被由虛擬的平臺經濟和供應鏈要素聚集的城市所取代。也就是說,傳統樞紐讓位于虛擬網絡樞紐必然成為發展趨勢與規律。企業如果能夠抓住這一規律這一契機,將會在下一輪的發展中立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此外,這種變化還將促使實體樞紐讓位于組織型樞紐。如今,產業組織的創新正在悄悄進行。近年來,電商、快遞、物流園區、公路港、物流平臺的發展,可以看作是在塑造組織型樞紐,正因為這樣,傳統交通樞紐也正在讓位于物流樞紐。
如今,區域性的樞紐依靠通達國際國內的交通網絡支撐,正在轉變為國際性樞紐。成都就是一個區域性樞紐,但是因為“一帶一路”倡議和鐵路、公路的輻射,正在構建一個國際性樞紐?;蛟S,在未來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時間內,內陸樞紐將逐漸趕超沿海樞紐。
城市的代際更替
城市作為樞紐支撐點的代際更替,將由沿海要素資源中心逐漸走向內陸要素資源中心,再向服務于全球的要素聚集中心方向改變。所以城市的競爭將是樞紐功能的競爭,將是通過樞紐功能聚集未來發展要素、發展機會的競爭。
具體為城市按照樞紐代際更替的方向和特征發展樞紐經濟,使樞紐經濟成為未來城市擴張的路徑。我認為,樞紐經濟就是數經濟,是借助經濟要素資源聚集的平臺,這一平臺可以是交通樞紐、物流樞紐、物流服務平臺或者金融服務平臺,也可以是這些平臺的組合,對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客流等進行集聚、擴散、疏導等規?;l展的新模式。
我們需要通過物流供應鏈為載體來推進這種以“流”為特征的經濟要素在城市的聚集,從而形成良好的發展環境,在更高的起點上發展制造業、商貿業。以雄安為例,這也是我國內陸聚集經濟發展模式的探索,不同于沿海深圳與浦東,而是在內陸地區找一個聚集經濟擴張經濟發展的點,國家在這里要找到全新的發展經濟的方式。
這涉及到三個發展問題和一個環境問題:
三個發展問題:
一要完善節點性運輸物流設施。這些產業物流聚集的基本條件,比如傳化公路港聚集公路運輸資源,鐵路開展的多式聯運中心聚集了鐵路和公路兩種資源,將二者結合就成為內陸輻射的手段。
二要打通國際國內雙向輻射大通道。近年來,國家接連發布文件推動國際物流大通道、運輸大通道的建設發展,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也在做國家級的樞紐和與國家級樞紐對接方面的政策創新研究,也為今年出臺相關的政策做基礎的支撐。
三要發展平臺經濟。培育物流、商貿、信息、結算等要素聚集的平臺,通過平臺經濟來推進樞紐經濟,通過數經濟來推動內陸經濟增長極的培育。
環境問題主要為政策環境和政府模式。即如今正在浦東,同時也在其他十個自貿區試驗的負面清單管理,負面清單管理是三中全會和六中全會以來探索政府管理改革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謝謝大家!